八思巴是生活在十三世纪的西藏喇嘛教萨迦派首领,他十三岁时随伯父萨班和蒙古族军队缔结“凉州之盟”,避免了战乱在藏族地区的蔓延,使蒙藏人民及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得以安居乐业,同时奠定了元代中央对西藏地区行政管理的基础。其后,八思巴一生致力于佛教事业的发展及内地与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交流,并创造了蒙古新文字,先后被元封为国师、帝师和大宝法王。由山西省话剧院创作演出的大型话剧《元朝帝师八思巴》即是根据这一真实的历史,再现了十三世纪中叶,在民族团结、共创中华文明的伟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八思巴的风采。
剧作在符合历史真实的前提下,以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表现力,去展示人物在激烈矛盾中的思想感情,描绘他们复杂的内心世界。话剧一开始即把八思巴置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中。一方面是萨迦地区的行政长官贡布大官人企图将八思巴骗回萨迦,以制造分裂。另一方面,则是忽必烈王爷对八思巴的怀疑和猜疑。如果八思巴返回萨迦,他个人的生命、财产不会受到损害,还可以割据一方,为所欲为,但这样做的后果是凉州之盟的破裂,战争和灾难将重新降临在藏蒙人民身上,国土分裂,人民涂炭,要留在凉州,八思巴的生命可能受到威胁,但通过努力可以消除猜疑,维护藏蒙汉乃至其他民族的团结和平与统一。正是在这样激烈的矛盾选择中,表现了八思巴的高风亮节和超越了个人私利的风采。在汉族高僧刘子聪和忽必烈王妃察必等人的帮助下,八思巴来到忽必烈的帐前,消除了疑忌,力陈和平和发展的道理,并取得忽必烈的支持,开始为蒙古创制新文字的艰难历程。
该剧着力塑造的人物,除了八思巴外,忽必烈也是剧中非常重要的角色。他英勇善战,特别是支持八思巴创建蒙古族新文字,采纳八思巴的建议,在吐蕃地区采取绥靖政策,避免了战争,使藏蒙人民的团结和平得到了加强。另一位是汉族高僧刘子聪,他戏虽不多,但关键时刻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化解了忽必烈对八思巴的怀疑,在八思巴思想动摇想返回萨迦时,也是他使八思巴意识到民族要团结,从而避免了凉州之盟的破裂。在剧中,刘子聪虽只是一种“天道”的化身,但十分生动地反映了民族团结、共同发展乃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是不可违背的真理。剧中特别设计了忽必烈王妃的弟弟额吉将军和八思巴乳妹这一对恋人。他们深明大义,但民族的仇恨与争战,使他们由情人变仇人,而民族的和解团结,则使他们的爱情冲破了民族宗教的界限,冲破了仇恨与战争造成的阻隔变为美丽的现实。他们的出现,使一部沉重的剧作增加了亮色和抒情成份,也使民族团结的主旋律,在爱情力量中变得更加深入人心。这部剧作,借十三世纪时八思巴的故事,再次唱响了民族团结的颂歌。